1. <nav id="p3h6h"></nav>

      <small id="p3h6h"><big id="p3h6h"><td id="p3h6h"></td></big></small>
      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出现在西藏寺庙的“八仙”——夏鲁寺清代红色缎绣八仙纹柱面幡

      2021-05-28 来源:中国西藏网 作者: 分享:

      汉藏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西藏夏鲁寺因其建筑结构形式、精美绝伦的壁画,成为汉藏文化融合的典范。

      夏鲁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始建于公元1087年。13世纪中叶,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全面施政,清查民户、建立十三万户、设置驿站、派驻军队、征兵征税、任命官员,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西藏地方的治理。其中夏鲁万户府,就设在夏鲁寺。而夏鲁寺与内地联系的建立,还更早于此。

      约公元1329年,夏鲁寺在一次自然灾害中遭到严重破坏(有说是山洪,也有说是强烈地震)。而此时,夏鲁万户长吉哉正在元大都,元朝皇帝随即赐予大量钱物以重整夏鲁寺。公元1333年,吉哉从内地请来许多工匠,同当地工匠合作,重新修建了夏鲁寺,是以形成了现在的形制与规模。从外观到内饰,我们所看到的夏鲁寺既是西藏与内地工匠合作的艺术结晶,也是民族团结的体现。

      “元代夏鲁寺汉藏艺术展”是西藏文化博物馆2020年重点推出的展览。展览共展出夏鲁寺文物33件(套)。其中,设置于第二单元“汉藏合璧、融合典范”中的红色缎绣八仙纹柱面幡,色彩鲜艳,刺绣精细,格外引人注目。

      为元代夏鲁寺汉藏艺术展现场的清代红色缎绣八仙纹柱面幡(拼版照片)

      幡在我国古代本土文化中是旗帜的意思,后来佛教传入到中国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含义。根据使用的场所要求,西藏柱面幡尺寸规格不同,有的宽长,有的窄短些;幡面色彩图案也有不同变化,但都是幡的一种。

      夏鲁寺的这套柱面幡,制作于十九世纪,清代,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幡首、幡身和置于幡身左右的幡手。尺寸较大,共有左右两幅,其尺寸均为:长375厘米,宽80厘米。

      柱面幡的幡首呈如意形制,中央绣塌鼻兽(藏文???????)。如意纹是中国寓意吉祥的传统图案,取自传统的吉祥器物“如意”,因被人们赋予美好寓意和愿望,造型逐渐由灵芝形、云形、心形演变发展起来,作为辅助纹饰,在建筑、器物、服饰等中经常被采用。

      塌鼻兽,《藏汉大辞典》解释:“一种虚构的野兽,头如狸猫,鼻部扁平,略似汉族旧俗‘石敢当’上所刻怪兽。藏式建筑中多用此作柱头装饰,柱幡上端亦用之。”幡面中的塌鼻兽有一张凶恶的脸,双眼圆睁瞠视,双耳旁长犄角,有龙样卷须,人形双手拨弄胡须,口吐宝物。也有学者称其原型为印度神庙建筑中常见的“狮面”(也称“荣光之面”,Kirttimukha)装饰,传入西藏后,融入汉族神话中龙的特质,成为藏汉文化交流的艺术体现。作为辟邪、英勇、如意的象征,塌鼻兽是藏族传统装饰艺术中比较常见的纹饰。在夏鲁寺建筑中,塌鼻兽多次出现在瓦当、滴水等构件上。

      图为夏鲁寺西无量宫南面屋檐刻有塌鼻兽的瓦当

      图为夏鲁寺西无量宫南面屋檐刻有塌鼻兽的水滴

      柱面幡的幡身分上、下两部分,呈长条形。上部分是以红色缎作地,中间用褐色、蓝色、青色、粉色和绿色等颜色丝线,以平针、盘金、打籽技法绣出八仙人物组合。

      “八仙”乃中国道教传说中的8位神仙,分别作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的代表。因八仙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明清民间盛行“八仙祝寿”“八仙过海”题材的图案较多,从幡身图面看,主题绣有八仙、仙鹤、白猴、神鹿、蟠桃等众多吉祥长寿图案,描绘的应为八仙赴瑶池为西王母庆寿的情景。

      左幅幡身由上到下依次是张果老、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右幅是汉钟离、曹国舅、韩湘子、铁拐李。

      张果老,银发白须,身着长袍,手托鱼鼓,骑坐毛驴上;

      吕洞宾身穿道袍,肩背宝剑,手握拂尘,由柳树精引路;

      蓝采和,头扎单发髻,身着兰色袍,左手持花篮,右手握拂尘,有神鹿相伴;

      何仙姑,穿粉色上衣,手持荷花,与捧仙桃的神猴相互对望;

      汉钟离,穿宽袖长衣,袒胸露腹,左手持蟠桃,右手握蒲扇,骑坐瑞兽上;

      曹国舅,官服配身,头顶官帽,手持玉板,骑坐瑞兽;

      韩湘子,头梳双髻,身穿兰袍,手按笛孔,口吹横笛,骑坐仙鹤;

      铁拐李,头戴金箍,形态佝偻,双手托握葫芦,脚踏蟹将。

      整体看来,八仙人物面目清晰,姿态各异,手持法物,生动形象。在八仙四周还绣有如意祥云、蝙蝠图案,底部绣有海水江崖,象征“如意幸福”“福山寿海”,使祝寿主题更加凸显。

      幡身下部分是以宝蓝色锻为地,用金色、红色、粉色、银色和青色等丝线,以平针、盘金技法绣出两组二龙戏珠图案。使用平金法绣的两组行龙,龙身纤长弯曲,呈现曲线之美;头部较小,张口圆目,露牙吐舌;龙身伴有火焰纹、龙鳞呈网状;爪均为五趾、肘下有翼、尾鳍似条状。造型上,两组行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宝珠好似燃烧的火球,可能代表先人对太阳的崇拜。综观全局,在行龙之间还饰有蝙蝠、祥云、蝴蝶和花卉图案,图面纹饰华丽精美,又不失庄严之势。

      幡手是幡身左右垂饰的长形带状织物。此柱面幡的幡手为绿色地暗花卉纹、橘色地暗花团纹的锦缎,幡手末端缝缀蓝、青色流苏丝穗。

      这套柱面幡,将内地的八仙祝寿、二龙戏珠、海水江崖装饰题材,与藏族传统的塌鼻兽图案自然融合,相得益彰,设计颇为用心,为后世研究汉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实例。而它是由谁设计、又因何机缘来到夏鲁寺?背后的故事也值得我们继续探寻。(中国西藏网 文/展丽丹)

      参考文献:

      [1]王文洁:《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幡的图像研究》,《丝绸之路》2020年第1期。

      [2]《佛教小百科》(2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3]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关键词 >> 夏鲁,夏鲁寺,八仙,西藏,如意,图案,中国,文化,吕洞宾,佛教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
      日韩激情无码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1. <nav id="p3h6h"></nav>

        <small id="p3h6h"><big id="p3h6h"><td id="p3h6h"></td></big></small>